一看到多肉冒出花箭,不少花友心里就犯嘀咕:這“小辮子”到底留不留?
剪了吧,怕錯過開花的美景;不剪吧,又擔心把多肉折騰蔫了。
說實話,這事兒真沒一刀切的答案,得看品種、看狀態,還得看你怎么伺候它。
花箭其實就是多肉想“傳宗接代”的信號,一冒頭就玩命吸養分。景天科那些漂亮家伙,比如吉娃娃、擬石蓮屬,開花能榨干植株一半以上的能量。葉子皺巴巴、株型垮塌都是輕的,夏天高溫一來,黑腐病找上門,死亡率直接翻幾倍。瓦松屬更絕,開完花直接“鞠躬盡瘁”,龍舌蘭憋二十年才開一次花,開完也得歇菜。這種“拼命三郎”型的花箭,手起刀落剪干凈才是正經事。
當然也有例外。
生石花開三天就謝,留著看看無妨;仙人掌花后補點磷鉀肥還能緩過來。
但普通多肉的花箭真沒啥看頭,花朵小得像米粒,顏色也單調,遠不如飽滿的葉片耐看。
硬留它,植株瘦得跟麻桿似的,夏天度劫都成問題。
不如咔嚓一剪子,保命要緊。
剪花箭是個技術活兒。
大清早露水干了動手最合適,植株細胞飽滿度低,傷口好愈合。
工具得用酒精擦過的鋒利剪刀,別拿生銹的破剪子硬拽,切口留個三五毫米,抹點木炭粉防感染。
剪下來的花箭別急著扔,粗壯的帶葉花箭插土里,兩周就能生根,一盆變兩盆不是夢。
細弱的拿去混稻殼炭發酵,做成緩釋肥回饋多肉,廢物利用挺劃算。
剪完不是萬事大吉。
多肉剛動完“手術”,得放通風散光地兒緩緩,暴曬是大忌。頭一周別施肥,等它緩過勁兒,再兌點稀薄的氮肥水補補身子。顆粒土養的多肉尤其要當心,土里沒養分的話,光澆水就是“慢性自殺”,隔三差五添點水溶肥,葉子才能鼓得像胖娃娃。
說到底,養多肉得學會“狠心”。
花箭一冒,先看品種判生死,再看植株狀態定去留。
九成情況下,剪了利大于弊。
真舍不得,拍照留念再下手,保準多肉秋后噌噌長新葉。
養花如養娃,該管就得管,一味放任反而害了它。